close
麻疹,病人,局部,病因,血管

提問: 蕁麻疹 問題補充: 忌吃什么?忌喝什么?幾天能好?2008-01-30 11:02 傳染嗎? 医师解答: 【概述】蕁麻疹(Urticaria)俗稱風團、風疹團、風疹塊(與風疹名稱相近,但非同一疾病),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由各種因素致使皮膚粘膜血管發生暫時性炎性充血與大量液體滲出。造成局部水腫性的損害。其迅速發生與消退、有劇癢。可有發燒、腹痛、腹瀉或其他全身癥狀。可分為急性蕁麻疹、慢性蕁麻疹、血管神經性水腫與丘疹狀蕁麻疹等。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在接觸過敏原的時候,會在身體不特定的部位,冒出一塊塊形狀、大小不一的紅色斑塊,這些產生斑塊的部位,會發生發癢的情形,如果沒有停止接觸過敏原并加以治療,出疹發癢的情形就會加劇。 【診斷】根據風團皮損診斷不難,應積極詢問病史與查體,盡量找出病因,應與藥疹相鑒別。后者水腫性風團呈彌漫性大片紅色斑片,邊緣不清。丘疹狀蕁麻疹應和水痘相鑒別。 【治療措施】找出病因以消除病因為主,有感染時常須應用抗菌素,對某些食物過敏時暫且不吃。慢性感染灶常是慢性蕁麻疹的病因,但有些蕁麻疹病人的病因很難確定或不能發現病因。 1.內用藥抗組織胺藥是治療各種蕁麻疹病人的重要藥物,可以控制大多數病人癥狀,抗組織胺藥物雖不能直接對抗或中和組織胺,不能阻止組織胺的釋放,但對組織胺有爭奪作用,可迅速抑制風團的產生。抗組織胺藥有各種副作用,最好選用副作用較少者,尤其高空作業的工人、駕駛員等工人要慎用,易因昏倦而導致事故的發生。久用一種抗組織胺藥容易引起耐藥性,可另換一種。或交替或合并應用。兒童的耐藥性較成人大,因而相對用量也大。 抗組織胺藥物的種類很多,結合病情及臨床表現可選用安泰樂(羥嗪)有良好安定及抗組織胺作用,對人工蕁麻疹,膽堿能蕁麻疹及寒冷性蕁麻疹都有較好的效果。 腎上腺素、氨茶堿能增加肥大細胞內CAMP而抑制組織胺的釋放,能迅速促使急性蕁麻疹或巨大蕁麻疹的風團或水腫消退,尤其氨茶堿和抗組織胺藥合用或和腎上腺素有協同作用,對并發哮喘或腹痛的病人尤其適用。 6-氨基乙酸可用于寒冷性蕁麻疹和巨大蕁麻疹,阿托品或普魯苯辛及氯丙嗪可用于膽堿能性蕁麻疹。 鈣劑可用于急性蕁麻疹,利血平、安洛血等藥物治療慢性蕁麻疹。 類固醇激素應用于嚴重的急性蕁麻疹及血清性蕁麻疹,對壓力性蕁麻疹及補體激活的蕁麻疹可用少劑量。蕁麻疹并發過敏性休克更須應用。有人應用每隔3~4周注射一次的療法治療慢性蕁麻疹。 2.局部用藥爐甘石洗劑或氧化鋅洗劑都可達到暫時的療效。 中藥治療各類蕁麻疹有顯效。急性蕁麻疹風熱型用荊防湯,風寒型用麻桂各半湯治療。丘疹狀蕁麻疹用荊防湯治之,慢性蕁麻疹急性發作時同急性蕁麻疹治療;病程遷延者用活血化瘀,健脾祛濕,溫中補腎,辨證治療。有熱者用清熱寬胸湯,有風寒者用永安止癢方,脾虛用胃苓湯,人參健脾丸,腎陽虛用金匱腎氣丸等治之。 【病因學】約3/4的患者不能找到原因,尤其是慢性蕁麻疹。其可由各種內源性或外源性的復雜因子引起。常見的可以歸納為: 1.藥物 許多藥物常是引起本病、青霉素、痢特靈、磺胺藥類藥物。血清、疫苗等可由變態反應引起,嗎啡、可待因、阿托品等藥物能直接使肥大細胞釋放組織按等引起。2.食物以含有特殊蛋白質的魚、蝦、蟹、雞蛋、牛奶等常見致病因素。 3.感染細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真菌性感染與寄生蟲。蟲咬癥如螨、跳蚤、臭蟲等。 4.吸入物各種花粉、塵土等。 5.物理及化學因素如冷、熱、日光、摩擦及壓力等物理性和機械性刺激或某些化學物質進入人體而發??6.遺傳因素如家族性冷性蕁麻疹。 7.精神因素及內分泌的改變精神緊張、感情沖動、月經、絕經、妊娠等。 8.內科疾病淋巴瘤、癌腫、甲亢、風濕病和類風濕性關節炎、SLE、高血脂【發病機理】風團發生的機制可分兩類:變態反應與非變態反應兩種。 1.變態反應型主要是第Ⅰ型,是抗原與抗體IgE作用于肥大細胞與嗜堿性白細胞,使它們的顆粒脫落而產生一系列化學介質(組織胺及組織胺樣物質包括慢性反應性物質、5-羥色胺、緩激肽與激肽類、前列腺、肝素等)的釋放。從而引起毛細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加、平滑肌痙攣、腺體分泌增加等。產生皮膚、粘膜、消化道和呼吸道等癥狀。 有的屬于第Ⅱ型,是抗原抗體復合物激活補體,形成過敏毒素,即C3與C5及釋出趨化因子,吸引嗜中性白細胞釋放溶酶體酶,刺激肥大細胞釋放組織胺與組織胺類物質而發病,例如痢特靈或注入異種血清蛋白引起蕁麻疹等反應。 2.非變態反應型由某些生物的、化學的及物理的因素可直接作用于肥大細胞與嗜堿性白細胞、使其釋放顆粒而發病,皮膚膽堿能神經末端興奮性增強,大量釋放的乙酰膽堿可直接作用于毛細血管,使毛細血管擴張與通透性增強而發?R部勺饔糜詵蝕笙赴蠱涫頭拋櫓返冉櫓識⒉ ?激肽與緩激肽也使毛細血管擴張與其通透性增加,和寒冷性蕁麻疹、皮膚劃痕癥與壓力性蕁麻疹等發病有關。5-羥色胺、前列腺素E等可與蕁麻疹的發生有關、慢性反應物能引起哮喘,但是否與蕁麻疹有關還未證實。 【臨床表現】迅速出現風疹塊(風團),在風疹塊出現前幾分鐘,局部常發癢或有麻刺感。有的病人在風疹塊出現數小時或一兩天內有些全身癥狀如食欲不好,全身不適,頭痛或發熱。 風疹塊扁平發紅或是淡黃或蒼白的水腫性斑,而邊緣有紅暈。有時,風疹塊呈環形可稱環狀蕁麻疹,幾個相鄰的環形損害可以相接或融合而成地圖狀,可稱為圖形蕁麻疹。有時,損害中央有淤點,可稱為出血性蕁麻疹,腎臟及胃腸可以同時出血。風疹塊中有水皰時稱為水皰性蕁麻疹。有大皰時稱為大皰性蕁麻疹。有時,水皰或大皰發生于似乎正常的皮膚上,但常有紅暈,這類風疹塊較易發生于兒童。 風疹塊往往在一兩小時或幾小時內最多1~2天內自然消失,但別處常有新損害陸續出現,風疹塊已消失處在24小時內一般不再發生新損害。風疹塊消失后,皮膚恢復正常,有時有暫時的色素斑而稱為有色素沉著蕁麻疹。風疹塊的大小及數目不定,可出現于任何部位的皮膚,粘膜。風疹塊引起劇癢,針刺或灼熱感,但各人的程度不同,嚴重的病人有頭痛、發熱等全身癥狀,尤其急性蕁麻疹病人可發熱達40℃左右,血壓可降低甚至發生昏厥和休克,須及時處理,大多數病人只有發癢的風疹塊而無其他癥狀。 風疹塊的病程不定,有的病人在一日之內可發生數次皮疹,經過幾天或一兩周至數周后停止發作,可稱為急性蕁麻疹。但不少病人天天發生皮疹,或是斷斷續續地屢次出現或加重、緩解或消失,可達數月或若干年之久,可稱為慢性蕁麻疹及特殊類型蕁麻疹。 1.急性蕁麻疹常是急性發作,全身瘙癢風團皮疹,可伴高燒,嚴重者血壓下降甚至休克,病程1~2周內自然痊愈應積極治療。 2.慢性蕁麻疹不斷發生風團皮損,持續1~3個月或數年之久,病情輕重與發病情況也可因人而異,有很大差異。有時可并發人工蕁麻疹,多在腰帶等受擠壓處發生。由于接觸冷水或冷風吹拂而引起的風團叫冷性蕁麻疹。多為陣發性小片的風團,有紅暈,可泛發全身,這類病人對乙酰膽堿敏感,可用乙酰甲基膽堿0.01mg作皮內試驗。注射后10分鐘,可出現直徑1~1.5cm大小的風團,即為陽性,病程可達數月至數年不等。 3.血管神經性水腫又稱巨大蕁麻疹。是由于血液和組織中C1酯酶抑制物水平的減低,或無活性所致。是真皮深部和皮下組織小血管受累,組胺等介質導致血管擴張、滲透性增高、滲出液自血管進入疏松組織中形成局限性水腫,具有發作性、反復性及非凹陷性的特點,一般不癢,可單發,突然在口唇、面側部或四肢局部出現正常皮膚顏色的腫脹或由于腫脹嚴重、壓迫皮膚淺表的毛細血管而呈白色腫脹損害,邊緣不清,局部有緊張感,一般癢感不明顯,該類損害可在數天內自然消退,但可以復發生,有些病人也可出現兩片以上的損害,一般無全身癥狀。少數病人可因發生在咽峽部而造成窒息。如不及時處理,可導致死亡。 4.丘疹狀蕁麻疹是兒童常見皮膚病,成年人也可見到,在春秋季節反復出現,本病是一個以癥狀特點而命名的疾病,實際上本病部分患者即為蟲咬癥。尤其以節肢動物類叮咬而引起的外因性過敏反應,是一種遲發性反應需10天左右,再受叮咬則促使皮疹發生,反復叮咬后產生脫敏作用。 皮疹為紡錘形的紅色似花生粒大小的風團樣損害,可散發可群集,可有偽足、水皰,搔后皮疹呈風團樣腫大,新舊皮疹常同時存在,1~2周消退,留下暫時色素沉著。常復發,瘙癢極劇,但無全身癥狀,局部淋巴結腫大。  蕁麻疹系多種不同原因所致的一種常見皮膚、粘膜血管反應性疾病,臨床上以皮膚、粘膜的局限性、暫時性、瘙癢性潮紅斑和風團為特征。其發病機理可以是免疫性(最常見的是IgE介導的I型變態反應)和非免疫性的。蕁麻疹常見的病因有:食物及添加劑;藥物;感染;動物、植物及吸入物;物理因素;內臟疾病;精神因素;遺傳因素。按病因分類有許多特殊類型。 1.皮疹為風團、潮紅斑,大小不等,形狀各異。常突然發生,成批出現,數小時后又迅速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跡。但可反復發作; 2.自覺瘙癢,可伴有腹痛、惡心、嘔吐和胸悶、心悸、呼吸困難,少數有發熱、關節腫脹、低血壓、休克、喉頭水腫窒息癥狀等; 3.病程長短不一,急性蕁麻疹病程在1個月以內;超過1個月為慢性; 4.皮膚劃痕試驗部分病例呈陽性反應; 5.臨床的特殊類型: 蛋白湅蕁麻疹是蛋白湅直接通過腸粘膜吸收所致的抗原-抗體反應; 寒冷性蕁麻疹又可分為家族性寒冷性蕁麻疹和獲得性寒冷性蕁麻疹,是由寒冷所致的物理性蕁麻疹; 熱性蕁麻疹又可分為獲得性和遺傳性兩種,接觸熱水后在接觸部位出現風團; 膽堿能性蕁麻疹,在熱、精神緊張和運動后誘發,多見于軀干和四肢近端,皮疹為1-2mm大小的風團,周圍有紅暈; 日光性蕁麻疹,女性發病較多,暴露日光后發病,皮疹局限于暴露部位; 壓迫性蕁麻疹,在較重和較久壓迫4-6小時后發病,受壓部位出現彌漫性、水腫性、疼痛性斑塊; 水源性蕁麻疹,在接觸水和汗水后于毛孔周圍引起細小劇癢風團; 血清病性蕁麻疹,其病因為接觸異體血清、疫苗、藥物等,引起的抗原抗體復合物反應,臨床表現為發熱、皮疹、關節炎和淋巴結病; 自身免疫性黃體酮性蕁麻疹,發生于月經前期和中期,是由黃體酮所致。 1.盡可能去除或避免一切可疑原因; 2.內服抗組胺藥物,有全身癥狀者可使用皮質類固醇激素,或對癥治療; 3.對檢查變應原試驗陽性的變應原進行脫敏治療; 4.有感染者可采用抗菌素治療; 5.慢性病例可試用封閉療法、自血療法、針刺療法、氧氣療法、組織療法; 6.外用安撫止癢劑。 一般急性蕁麻疹不需做檢查; 慢性蕁麻疹作變態反應原檢測 蕁麻疹病因復雜,致敏源廣泛。明確病因是避免復發的關鍵,對無法避免的致敏源可給予脫敏治療或預防性服藥。根據不同的類型選用不同的治療方案。急性蕁麻疹尤其是伴有全身癥狀者應及時就診,慢性患者可使用多聯療法或長期用藥逐漸減量,盡量使用最小維持量。 以下是一些小訣竅~可以試試看~ 吃過蕁麻疹的苦的人,一定能體會那種皮膚越抓越癢,而且只要抓過的地方就會浮出一道道的浮腫,當然,你可以涂抹止癢藥膏來獲得暫時的緩解,但卻會反覆的發作。 一般都是從四肢開始慢慢蔓延到身體,通常不會超過24小時,就算你不做任何處理它也會自然消失,很多人常常是睡一覺起來后發現前一天皮膚腫塊完全不著痕跡,但它也會斷斷續續的發作,經常讓人摸不著頭緒。 「蕁麻疹」簡單的說就是一種皮膚過敏,屬于一種過敏性疾病,不會傳染,他的原因很復雜,有可能是接觸性的化學物質、空氣中的塵蹣、蚊蟲叮咬、食物、藥物氣溫、情緒、壓力、疲勞、甚至是荷爾蒙都有關聯,每個人的情況會有些不同,不一定都屬於過敏體質,不一定每個人都對海鮮或是蛋、奶過敏,也不一定都會有抗生素類藥物的過敏反應,這完全是因人而異的。驗,是可以幫您找出過敏原,但過程相當繁復,并且大多數的人即使做減敏試驗后仍然找不到答案,所以最終還是要靠自己從生活的經驗中一點一滴的去慢慢觀察,找出發病的時機與頻率,與生活中的某個細節相近,并且避免去接觸它,從經驗法則中去去除過敏原。 口服抗組織胺藥物是最簡便的治療法 當蕁麻疹一出現時立即就皮膚科,醫生通常都會給予含有類固醇類的藥膏來局部止癢,并且配合抗組織胺類的口服藥物,予以控制過敏反應。 用藥的技巧: 在服藥時你必須特別注意,要完全依照醫生的處方與劑量,不可以因為今天不癢就不吃,明天癢了又拿起來繼續吃,這樣不但無法根治還會拖成慢性的蕁麻疹。持續連續服藥一段時間后,醫生會根據病人的情況予以慢慢調降劑量(可能從天天吃變成隔天吃),直到完全好了才可停藥,在急性期用藥最少需進行1個月。在服藥期間千萬不可自行停藥或是調降藥劑,以免前功盡棄。如果中間自行停藥,使得過敏反應再發,這樣的服藥方式又得要重新開始了。 p.s.某些抗組織胺的藥物會有嗜睡的副作用,若是不利于白天工作時間,可與醫師溝通換成較不易引起嗜睡反應的。 如果在急性期沒有立刻根治,會變成慢性蕁麻疹,也就是在一個月內斷斷續續的發作,并且持續超過半年以上者。有些人甚至持續好幾年以上,慢性并非不能根治,只是需要有耐心,依照上面的服藥方式,需要服用較久的時間。 當皮膚出現蕁麻疹的癥狀時哪些方法可以讓你獲得暫時的緩解 冷敷:針對癢的部位做局部冰敷是對抗皮膚癢最好的方法,不但可以使局部血管收縮,也可以減低癢覺,但這也只是針對止癢而已。 止癢的藥膏:含有抗生素與類固醇成分的止癢軟膏。 日常生活有哪些禁忌: 不要去抓:一般人對於皮膚癢的直覺反應都是趕緊用手去抓,可是你可能不知道,這個動作不但不能止癢,還可能越抓越癢,主要是因為當你對局部抓癢時,反而讓局部的溫度提高,使血液釋出更多的組織胺(過敏原),反而會更惡化。 不要熱敷:有些人癢到會想用熱敷,雖然熱可以使局部的癢覺暫時不那么敏感,但其實反而是另一種刺激,因為熱會使血管擴張,釋出更多的過敏原,例如浸泡在過熱的溫泉或是澡盆中,或是包在厚重的棉被里保暖過渡都很有可能引發蕁麻疹。 避免吃含有人工添加物的食品,多吃新鮮蔬果。油煎、油炸或是辛辣類的食物較易引發體內的熱性反應的食物少吃。 蕁麻疹因為是體質性的問題,根治不易,過去也有許多人因為對藥物治療的反應不好,持續的復發,只好放任它,不管如何,有蕁麻疹體質的人都應該學習如何與它共處,才是根本之道,除了避免接觸過敏原之外,日常的調養也要注意幾個原則: 多吃含有豐富維他命的新鮮蔬果或是服用維他命C與B群,或是B群中的 B 6。 多吃堿性食物如:葡萄、綠茶、海帶、蕃茄、芝麻、黃瓜、胡蘿卜、香蕉、蘋果、橘子、蘿卜、綠豆、意仁等。 多休息,勿疲累,適度的運動。 以上這些都有助於體內自然產生對抗過敏原的機制。 平時可以做的應急措施 1.冷敷 2.涂抹堿性物質如氧化鎂乳液, 可有些許效果 3.用藥用植物 4.最好事先預防,避免接觸可能引起蕁麻疹的藥品、食物、植物或昆蟲咬傷的可能。 蕁麻疹護理 -------------------------------------------------- 1.發病原因可由食物引起 以魚、蝦、蟹、蛋類食物引起最常見,某些肉類及植物性食品如草莓、可可、番茄或大蒜等香料、調味品,也可誘發蕁麻疹。此類蕁麻疹多屬I型變態反應。不新鮮的食品腐變為堿性多肽及未被消化的蛋白食品以多肽的形式吸收,均可引起組織胺的釋放而導致蕁麻疹的發生。 可由藥物引起 ①具有抗原性質的藥物,如青霉素、血清、痢特靈、疫苗、磺胺等。 ②組織胺釋放藥物,如阿斯匹林、嗎啡、可待因、奎寧、肼苯噠嗪等。對青霉素過敏的病人喝啤酒也可出現蕁麻疹,原因是在啤酒制作過程中酵母菌也可產生少量青霉素,故應引起注意。 感染 各種感染均可誘發蕁麻疹。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等作為抗原引起Ⅰ型或Ⅲ型變態反應,最常見的是上呼吸道感染病毒和金黃色葡萄球菌,其次為肝炎病毒。當感染癥狀明顯時,蕁麻疹只是感染的癥狀之一,且病因較明確。而在某些慢性感染,如鼻竇炎、扁桃體炎、慢性中耳炎、齒槽膿瘍、齲齒等感染癥狀并不明顯,而出現蕁麻疹時很難找到原因,需要耐心尋找病灶并去除之。各種腸道寄生蟲、白色念珠菌及真菌抱子的吸入均可導致蕁麻疹的發生。 其它 物理因素,如冷、熱、日光、摩擦、壓力等均可誘發蕁麻疹。動物及植物因素,如昆蟲叮咬、動物皮屑、羽毛及花粉的吸入均可發生蕁麻疹。精神因素,如精神緊張可致乙酰膽堿的釋放而誘發蕁麻疹。系統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風濕熱、類風濕性關節炎、惡性腫瘤、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內分泌紊亂等,也可成為蕁麻疹的發病原因。 2.護理診斷蕁麻疹病人主要有以下特征: 急性蕁麻疹 此型起病急,皮膚突發瘙癢,迅速出現大小不等的鮮紅或蒼白色風團,形態多樣,孤立、散在或融合成片。數小時內水腫減輕,風團變為紅斑而逐漸消失,但新的風團陸續發生,此起彼伏。部分病人累及到胃腸道粘膜,可致腹痛、腹瀉。若蕁麻疹累及到呼吸道粘膜,可出現呼吸困難甚至窒息,嚴重者可出現過敏性休克癥狀。 慢性蕁麻疹 全身癥狀較輕,風團反復發生,可長達數月甚至若干年,可于晨起或臨睡前加重,也可無規律,多數病人找不到原因。 特殊類型蕁麻疹 皮膚劃痕癥即皮膚被鈍器劃過處或手搔抓處出現條狀隆起,伴瘙癢隨即消退。可單獨發生或與蕁麻并存。 血管性水腫。在疏松組織如眼瞼、口唇、外生殖器等處發生局限性腫脹,累及皮下組織,邊界不清,膚色正常或輕度充血,可伴瘙癢,持續1天-3天可自行消退。發生在喉頭粘膜時可出現呼吸困難,甚至發生窒息而死亡。 寒冷型蕁麻疹。有家族性和獲得性2種。前者屬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出生后或早年即可發病,可持續終生,遇冷發生風團時可伴有發熱、寒顫、頭痛、關節痛等;嗜中性白細胞增高,被動轉移試驗陰性。后者多見于女青年,遇冷后,接觸或暴露部位出現風團或斑塊狀水腫,持續30分鐘或數小時,有時進食冷飲可致口腔和喉頭水腫,被動轉移試驗陽性。本病可為某些病癥之一,如冷球蛋白癥、陣發性冷血紅蛋白尿癥、冷纖維蛋白原血癥等。 膽堿能性蕁麻疹。多見于青年。運動、受熱、情緒緊張、進食熱飲或酒精飲料等因素,可促使乙酰膽堿作用于肥大細胞而發?7繽胖本對?毫米—3毫米,周繞紅暈,不互相融合,0.5小時—1小時后可消退。1:5000乙酰膽堿。皮試或皮膚劃痕試驗陽性。 日光性蕁麻疹。風團發生于暴露部位,伴瘙癢及針刺感。紫外線的致敏作用最強。 壓力性蕁麻疹。局部皮膚受壓后4小時-6小時發生腫脹,持續8小時—12小時消退。 3.護理措施首先找到致敏原。對可疑致敏源應盡量避免,如注射部位一出現紅斑,是否為注射藥物或消毒劑過敏,可行斑貼試驗加以鑒別。 對急癥病人應在家中備好非那根、腎上腺素、氧氣、皮質類固醇激素等,以便于搶救,并密切觀察病情變化,隨時準備送往醫院搶救。 飲食宜清淡,避免刺激及易致敏食物,保持大便通暢,必要時應用緩瀉藥物及肥皂水灌腸。室內禁止放花卉及噴灑殺蟲劑,防止花粉及化學物質再次致敏。囑病人戒煙酒。 使用抗組織胺藥物后易出現嗜睡、眩暈,甚至輕度幻視等,應向病人交待清楚,并告誡病人服藥期間避免高空作業、駕車外出等。對老年病人及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可采取睡前服藥法,以減少意外情況的發生。 4.治療與急救首先應找出病因,排除發病因素。可用藥物進行治療。急性蕁麻疹時,可肌肉注射非那根或口服撲爾敏、苯海拉明等抗組織胺類藥,隨后可用同類藥物如安他樂、賽庚啶等維持。病人有過敏性休克時,除注射0.1%腎上腺素外,應同時靜脈點滴氫化考的松,肌注抗組織胺藥。有喉頭水腫、呼吸困難者,應立即吸氧,必要時到醫院請醫生行氣管切開術。 慢性蕁麻疹以尋找病因為主,治療上以口服抗組織胺藥物為主。一種藥物無效時,可同時給予2種—3種藥物,治療應持續至病情穩定后數日再逐漸減量,以達到脫敏的目的。外用藥以白色洗劑、酚類止癢劑為主。蕁麻疹(Urticaria)俗稱風團,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由各種因素致使皮膚粘膜血管發生暫時性炎性充血與大量液體滲出。造成局部水腫性的損害。其迅速發生與消退、有劇癢。可有發燒、腹痛、腹瀉或其他全身癥狀。可分為急性蕁麻疹、慢性蕁麻疹、血管神經性水腫與丘疹狀蕁麻疹等。治療蕁麻疹的訣竅: 吃過蕁麻疹的苦的人,一定能體會那種皮膚越抓越癢,而且只要抓過的地方就會浮出一道道的浮腫,當然,你可以涂抹止癢藥膏來獲得暫時的緩解,但卻會反覆的發作。 一般都是從四肢開始慢慢蔓延到身體,通常不會超過24小時,就算你不做任何處理它也會自然消失,很多人常常是睡一覺起來后發現前一天皮膚腫塊完全不著痕跡,但它也會斷斷續續的發作,經常讓人摸不著頭緒。 「蕁麻疹」簡單的說就是一種皮膚過敏,屬于一種過敏性疾病,不會傳染,他的原因很復雜,有可能是接觸性的化學物質、空氣中的塵蹣、蚊蟲叮咬、食物、藥物氣溫、情緒、壓力、疲勞、甚至是荷爾蒙都有關聯,每個人的情況會有些不同,不一定都屬於過敏體質,不一定每個人都對海鮮或是蛋、奶過敏,也不一定都會有抗生素類藥物的過敏反應,這完全是因人而異的。驗,是可以幫您找出過敏原,但過程相當繁復,并且大多數的人即使做減敏試驗后仍然找不到答案,所以最終還是要靠自己從生活的經驗中一點一滴的去慢慢觀察,找出發病的時機與頻率,與生活中的某個細節相近,并且避免去接觸它,從經驗法則中去去除過敏原。 口服抗組織胺藥物是最簡便的治療法 當蕁麻疹一出現時立即就皮膚科,醫生通常都會給予含有類固醇類的藥膏來局部止癢,并且配合抗組織胺類的口服藥物,予以控制過敏反應。 用藥的技巧: 在服藥時你必須特別注意,要完全依照醫生的處方與劑量,不可以因為今天不癢就不吃,明天癢了又拿起來繼續吃,這樣不但無法根治還會拖成慢性的蕁麻疹。持續連續服藥一段時間后,醫生會根據病人的情況予以慢慢調降劑量(可能從天天吃變成隔天吃),直到完全好了才可停藥,在急性期用藥最少需進行1個月。在服藥期間千萬不可自行停藥或是調降藥劑,以免前功盡棄。如果中間自行停藥,使得過敏反應再發,這樣的服藥方式又得要重新開始了。 p.s.某些抗組織胺的藥物會有嗜睡的副作用,若是不利於白天工作時間,可與醫師溝通換成較不易引起嗜睡反應的。 如果在急性期沒有立刻根治,會變成慢性蕁麻疹,也就是在一個月內斷斷續續的發作,并且持續超過半年以上者。有些人甚至持續好幾年以上,慢性并非不能根治,只是需要有耐心,依照上面的服藥方式,需要服用較久的時間。 當皮膚出現蕁麻疹的癥狀時哪些方法可以讓你獲得暫時的緩解 冷敷:針對癢的部位做局部冰敷是對抗皮膚癢最好的方法,不但可以使局部血管收縮,也可以減低癢覺,但這也只是針對止癢而已。 止癢的藥膏:含有抗生素與類固醇成分的止癢軟膏。 日常生活有哪些禁忌: 不要去抓:一般人對於皮膚癢的直覺反應都是趕緊用手去抓,可是你可能不知道,這個動作不但不能止癢,還可能越抓越癢,主要是因為當你對局部抓癢時,反而讓局部的溫度提高,使血液釋出更多的組織胺(過敏原),反而會更惡化。 參考文獻:http://baike.baidu.com/view/17144.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oods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