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患者,方法,程度,表示

提問: 人體疼痛的等級標準是怎么定義的? 問題補充: 以前聽說醫學上把疼痛分為10級,第10級是產婦初次分娩時的疼痛。我想知道具體都是怎么定義的? 医师解答: 這個問題我不太清楚,現從網上抄來一段給你,供參考:對疼痛進行測量是一項基本的工作,它應該始于治療開始之前,貫穿于整個治療過程之中,并持續于治療之后。然而,疼痛的測量又是一項復雜工作,因為疼痛是主觀感覺,由多因素造成及影響的,如軀體的、精神的、環境的、認知的和行為的等等。所以有必要從多方面對疼痛進行評估和測量,包括疼痛的嚴重程度,治療疼痛的緩解,患者的精神痛苦、患者對疼痛的感受程度等。目前對疼痛的測量方法主要有:①視覺模擬評分法(VAS)是用來測定疼痛強度,它是由一條100mm直線組成。線左端(或上端)表示“無痛”,線右端(或下端)表示“無法忍受的痛”。患者將自己感受的疼痛強度以“工”標記在直線上,線左端(或上端)至“工”之間的距離(==)為該患者的疼痛強度,每次測定前,讓病人在未有畫過的直線上再做標記,以避免患者比較前后標記而產生主現性誤差。VAS簡單、快速、精確、易操作,在臨床上廣泛應用評價治療的效果。它不僅用來測定疼痛的強弱程度,也可以測定疼痛的緩解程度及其他方面,如:情感、功能水平的程度。②數字疼痛評分法(NPRS)是用數字計量評測疼痛的幅度或強度。數字范圍為0~10。0代表“無痛”,10代表“最痛”,患者選擇一個數字來代表他自覺感受的痛。無痛=0,1,2,3,4,5,6,7,8,9,10=無法忍受的痛。NPRS常用于下腰痛、類風濕關節炎及癌痛。③口述分級評分法(VRSs),此類方法是由簡單的形容疼痛的字詞組成1到4級或5級,最輕程度疼痛的描述常為口令,每增加1級即增加1分。此類方法簡單,適用于臨床簡單的定量評測疼痛強度以及觀察療效的指標。四點口述分級評分法(VRS 4)此法將疼痛分為四級:(1)無痛(2)輕微疼痛(3)中等度疼痛(4)劇烈的疼痛。每級1分。此法便于病人理解。簡單,但不夠精確,缺乏靈敏度,適于臨床。五點口述分級評分法(VRS 5)此方法將疼痛分為輕微的疼痛(2)引起不適感的疼痛(3)具有窘迫感的疼痛(4)嚴重的疼痛(5)劇烈的疼痛。此法因簡單常用于臨床。④多因素疼痛調查評分法,疼痛由感覺、情緒和評價等因素構成,為將這3種因素分開并使其數量化,臨床上使用了一些定量調查方法。麥吉爾(McGill)疼痛調查表有78個描述疼痛性質的形容詞,分為20組,每組2~6個詞,1~10組表示軀體性,即對身體疼痛的感受。11~15組是影響性,即是主觀的感受。16組是評價性,即對痛的程度的評價。17~20組是多方面的,即對多方面因素進行的評定。從這個調查表中可以得到:(1)疼痛評定指數(PRI)評分;它的評分原則是每一組的第1個字詞表示“1”,第2個字詞表示“2”。以次類推,最后將選擇20組中的20個字詞的評分相加即為疼痛評定指數。(2)現時疼痛強度(PPI)是將疼痛分為6級,0級無痛;1級輕微疼痛;2級不適疼痛;3級窘迫疼痛;4級嚴重疼痛;5級劇烈疼痛。⑤痛閾的測定:(1)機械傷害感受閾,參考國際標準制作的機械傷害感受閾測量儀作為患者對外來傷害性刺激反映能力的客觀標準。該儀器為一帶有彈簧和刻度的尖端較銳的壓力棒。使用時將尖端抵于患者皮膚并緩緩加壓,令患者在感到疼痛時即報告并記錄此時的壓力數值,即為機械傷害感受閾值。。(2)溫度痛閾(熱痛閾、冷痛閾)溫度痛閾是一種可控制的、重復性好、較為客觀的評測方法。熱、冷痛閾在臨床實踐和科學研究中使用。其優點評定的特異性,即能夠評測感覺傳導神經,特別是傳導熱痛和冷痛的細感覺傳導纖維的Aδ和C纖維。評測溫度痛閾的方法分兩種:a、限定法:指當外界溫度刺激不斷增加或不斷減少時,患者剛剛感覺到熱痛或冷痛時的溫度值,做為熱痛閾或冷痛閾。b、選擇法:讓患者在兩次不同時間里兩個不同外界溫度刺激,選擇一個能感覺到的溫度刺激。限定法被認為是簡便、快速測定方法。(3)電刺激痛閾,各種類型的電流均可做為引起疼痛的刺激,目前常用的電刺激測痛閾的儀器多采用恒流型低頻脈沖電刺激,波型采用方波。因為方波電流的上升與下降速率極高,刺激強度(波幅)瞬時間內便可達最大值或下降為零,而且方波的波型規則,便于測量和計算。測量時,應用波寬為5ms.,頻率為100Hz,調制頻率為120ms的脈沖電流,緩慢加大電流輸出,從弱到強,至患者剛感覺疼痛時,記錄此時電流強度,作為電刺激痛閾。⑥行為疼痛測定法(BRSS):六點行為評分法(BRS 6):目前臨床上多用于測定頭痛或其他身體部位的疼痛。該方法將疼痛分為6級:1級無疼痛;2級有疼痛但可被輕易忽視3級有疼痛,無法忽視,不干擾正常生活;4級有疼痛,無法忽視,干擾注意力;5級有疼痛,無法忽視,所有日常活動都受影響。但能完成基本生理需求:如進食和排便等;6級存在劇烈疼痛,無法忽視,需休息或臥床休息。每級定為1分,從0分(無痛)至5分(劇痛)。此法不僅對疼痛強度進行分級,還將疼痛對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之間的聯系進行了評定,較為客觀,更適于臨床慢性疼痛的康復治療的療效觀察及患者在院外的自我評定。(2)疼痛日記評分法:由護士、患者或患者家屬對每天不同時段及日常活動出現的疼痛進行記錄。一般為每4或2或1小時記錄患者坐、臥、行等活動時的疼痛情況。表中還包括記錄患者活動時使用止痛藥的名稱和劑量。疼痛可采用0~10的數字量級來表示,睡眠過程按無痛記分為0分。其特點:每天記錄,可連續動態觀察疼痛,便于比較;醫患均可使用,較為客觀;便于發現疼痛與日常生活活動,疼痛與藥物之間的關系。⑦此外,疼痛常常伴有顯著的生理變化,尤其是在急性損傷或受到傷害性刺激的時候。臨床疼痛評價還可以通過生理測定法或生化測定法實現。疼痛時常測定的生理相關指標是心率、血壓、皮膚的電活動、肌電圖和皮層誘發電位。盡管疼痛發作和這些生理變化最初有高度相關,但許多指標隨疼痛的持續而恢復。生化測定法是通過測定神經內分泌的變化,如血漿皮質醇含量,血漿和腦脊液ß-內啡肽變化等作為疼痛評估的輔助方法。此外這些反應對疼痛本身不是特異的,通常是激動和應激狀態時也出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oods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